
文 | 伊姐(周桂伊) 杉姐
最近迷上了一档 " 家务类 " 真人秀综艺。
《家务优等生》



别人是 " 吾日三省吾身 ",李维嘉是 " 吾日三洗吾家 "。


陈紫函因高情商,成为 " 全网最想要的老婆 "。
" 陈紫函戴向宇相处模式 " 也引发全网热议,两人的日常,糖分超标,分分钟让人高喊,这样的姐弟恋也太甜了吧。

体验了一次全网流行的新职业—— " 全职儿女 "。
很多人会想,做家务真的那么有趣吗?
是的,真有。
节目才播出三期, " 李维嘉退房前先打扫房间 "、" 吴昕在维嘉家里一秒也待不下去 "、" 戴向宇垃圾桶捡剩饭当午餐 " 等话题,就已经轮番轰炸热搜。
第一次发现,看别人做家务,很解压,很有意义。
而且,除了 " 欣赏 " 家务,还会让人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家庭关系和生活方式。


《家务优等生》是爱奇艺的一档最新综艺真人秀,邀请了 3 组标签迥异的亲密关系嘉宾,以真实记录、生活实验、任务挑战等形式考验他们的家务能力和生活态度。
李维嘉,作为独居人群的代表,一出场就自带 " 独居老人 "、" 洁癖严重 "BGM。
进门先拿湿纸巾擦旅行箱的车轱辘,这么细节的事情,几乎是一上来就暴露人格属性了。

吴昕忍不住感叹:你家地都快成反光板了!
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,李维嘉一天两次大扫除。
其余时间,不停地在地上找水渍,在空气中找尘土。

做个饭的时间,会换几次桌布。
隔一会儿,就要求朋友擦鞋底,像吴昕这种动作慢的,会直接亲自被他上手擦。


但,这又有什么用?
朋友走后,李维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打扫。
最紧要的战场,才刚刚到来,好吗。

夫妻档陈紫函和戴向宇,是标准的姐弟恋情,女方比男方大 9 岁。
所以,能谈姐弟恋的男方,肯定是少年老成了?
没可能,完全没可能,毕竟表现在那摆着呢。
陈紫函在回来之前给戴向宇一系列家务,结果戴向宇就坐在客厅放空,不慌不忙。
等到陈紫函电话告知马上要到家了,他才手忙脚乱去完成老婆交代的任务。
用脏水拖地,地毯随便丢,充电线缠成一个死结,窗帘挂一半掉一半 ......

炒的蔬菜,全是免洗蔬菜,因为高温能杀菌。





他是厨房的入侵者,美食的破坏者,也是厨房里的哲学家:
陈紫函问,随便往里面放姜,姜有什么用处吗?答,姜可能也有它的用处吧。
陈紫函说,西蓝花需要先煮一遍再炒,他直接甩出一句 " 做饭,修的是人心 "。
一句话总结下来,他压根就不应该出现这里。

我印象很深的一幕,节目组让两个人互画老年后的画像,戴向宇画了好几个版本,都是年轻的小姑娘,而陈紫函画的 " 小老头 ",身材匀称,穿搭精致,手里还捧着花。
他明白,她不管几岁,都有一颗少女心。她也明白,不管凡尘俗世怎么侵扰,他都是那个擅长送花而不擅长进厨房的人。这是两个人给亲密关系找到的舒服区。或许不适用于所有的夫妻,但我们可以看到,理解是相互的,包容也是相互的,正确表达爱,才能让爱更有安全感。
" 全职儿女 " 李俊濠,带薪上岗在家做家务。
做饭时,自信满满,结果最简单的削土豆,都削不成。
妈妈全程在场,寸步不离。如果有意外,妈妈就是最佳手替,当然几乎全程都是意外。
朋友来家里吃饭,李俊濠做糖醋排骨,一把一把地撒冰糖,把蒜薹当大葱。
往油锅里放菜时,差点要躲到厨房外。
当李俊濠认为自己已经干完了所有家务,妈妈却说,那边的地还没擦,爸爸说,衣服还没洗。
尤其是,家里来了客人之后,只有他在那里擦地,蛙跳模式,努力又辛酸。

做家务艰辛,但从小习惯了家里一尘不染、饭菜准时送达的李俊濠,也终于明白,糖醋排骨不能一次放一包冰糖,弯腰擦地,比去健身房还要累。
儿子和父母在角色互换的体谅中,也有了更多的理解,而理解是保持边界感、互相不挤压对方的良药。
一直以来,李维嘉都是《快乐大本营》绿叶般的存在。
但当初,他从外景主持做起,在《快本》一待就是 20 年,李维嘉,早就成为大家心中 " 快乐家族的元老人物 ",是电视荧屏上熠熠发光的人物之一。
但自从去年,《快乐大本营》被停掉后,李维嘉就像消失了一样。
很多网友开始关心李维嘉,直到今年 5 月份,他才再次复工。
其实看过这档节目,就会发现,和李维嘉在家务事中的 " 强势 " 对比,他在工作和生活中,有神隐的那一部分。
何炅曾经在节目上,用一句话总结过李维嘉的性格:" 你的人生我不想错过,我的人生你休想知道。"
看节目前,很难想象,李维嘉是 " 独居老人 "。
但他一个人吃汉堡那一幕,多多少少,还是戳到了 " 独居人 " 泪点了。
李维嘉拖着行李箱回到家中,一顿收拾之后,坐在桌角,大口吃掉了一个冷汉堡。
一个人,一天三顿,坐在同一个地方,用一个姿势吃饭,放在任何语境里,都会觉得有点凄凉。

我国现在独居人口超 1 个亿,大家独居的原因,不外乎避免被父母催婚,避免因作息不同,与父母天天较劲;宁愿忍受一个人的孤独,不愿意忍受婚姻里的孤独 ......
" 两个人不一定更好,但一个人一定不会更糟 ",背后的议题,其实是对亲密关系的疲惫,是不想再彼此损耗、相互挤压,是怕 ......
但《家务优等生》给我们提供了更多,亲密关系相处中的哲学态度。
独居的李维嘉,会跟朋友的小狗说话,介绍自己的每一块冰箱贴,充分释放自己的儿童天性。

李维嘉的独居,是一种开放式的独居:随时可以一个人安静,也可以随时拥有陪伴和热闹。
独处又何尝不是与亲密关系的和解。这是一种与自我和解,也与社会属性和解的亲密关系。
同样,另外两组嘉宾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,也足够 " 睿智 "。
陈紫函的老公戴向宇,明明是家务终结者。
但每次吐槽完老公的早餐后,陈紫函都故意反问,我会不会太挑剔了, 感谢你没发脾气。
她想进厨房帮忙,也明白老公赶她第几次的时候,应该真的退出厨房,不然他会生气。
本来要吵架的时刻,全都被她轻松拿捏了。

老公已经是他了,抱怨又不能让他做得更好,那不如干脆想办法看看,他能做点什么。

李俊濠和爸妈住在一起,长辈早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,他却只啃冰箱里的面包。

不争吵的关键是,他们能在一次次的讨论中,求同存异,彼此尊重对方。

他会主动跟爸妈讲自己的工作,让他们了解自己。
也会引导爸妈讲年轻时的恋爱故事,与他们分享美好回忆,也会给爸爸来一次 " 多巴胺穿搭 " 教学,让他们追上年轻人的脚步,体验一把时尚和新奇。


但世人有千千万,生活的模板也应该有千千万,在琐碎的平淡中,探索出更多有意义,愉快且适合自己的相处方式,其实也是一种快乐,也是勇气,也是哲学。
我很赞同嘉宾于老师的一句话,叫作成年人只筛选,不改变。

作为成年人,我们要把亲密关系,当做一种修行,拿出所有智慧和态度,做出选择,努力适应。
不跟生活硬刚,也要努力去寻求更多可能性。
从《做家务的男人》到《家务优等生》," 家务 " 成了爱奇艺专门开发的生活类综艺赛道,保持着对大众生活和情绪关注的同时,也真的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生活的范本。
前者关注男人做家务的成长和变化,后者更多的关注到家务背后的亲密关系、相处之道。
在亲密关系中见证彼此的成长,锅碗瓢盆的交响曲,也能凑出一家人的欢声笑语。
不管你选择怎样活,都希望大家去看看这档节目,去体验一下家务小事背后的相处大道,它会点燃那个你又怕又爱的活法。
给未来的你,多一点可能。